编者按:为积极推进金融工作“大消保”格局建设,提高金融宣传教育普及性与针对性,平安人寿广东分公司持续开展“高管讲消保”活动。今天由平安人寿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孔令杰为大家带来《对号入座,买对保险——一份给您的人生“适配”建议》。
您是否也曾为这些问题困扰:“保险产品这么多,我该买哪个?”其实,买保险就像穿鞋子,合脚最重要,这就是“适当性”。今天,我将从“适当性”专业角度出发,帮您在不同的人生路口,找到那双最合脚的“鞋”。
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为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,今年发布了《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》,其中为您总结了买保险的“四要”原则:
一要:了解自己的需求。买之前,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“我最怕什么风险?”“我能拿出多少钱?”“我身体情况怎么样?”。买保险不是一次性消费,可能需要长达二三十年的持续缴费,量力而行才能确保保障不中断。
二要:了解保险产品。关键要看懂“保什么”和“不保什么”。 保险的核心是保障,务必搞清楚产品解决什么問題。
三要:匹配适当的投保方案。人生各阶段风险不同,保障重点也不同,您的保障方案必须与当前最大的风险点相匹配。
四要:动态持续管理。基于保障需求的冬天变化,每过几年都要检查一下保单是否还“配”得上现在的你。
“四要”原则告诉了我们购买保险的主要方法,那么让我们具体看看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应该如何选择“适配”的产品。
第一阶段:初入社会(20-30岁)—— 经济筑基期
核心诉求:用最小成本,转移无法承受的风险。
· 现状画像: 收入起步,积蓄不多,身体好,但意外风险高,家庭责任较轻。
· 适当性选择:「意外险」+「百万医疗险」。每年几百元,就能获得上百万的医疗保障和意外伤残/身故保障,这是杠杆最高的选择。如果经济允许可再加上重疾保障,趁年轻、保费极低时锁定长期保障。
第二阶段:成家立业(30-50岁)—— 责任高峰期
核心诉求:全面保障,确保家庭生活不被任何变故改变。
· 现状画像: 收入增长,是家庭的经济支柱。身负房贷、车贷,上有老下有小,责任重大,基础的意外险和百万医疗险亟需升级。
· 适当性选择:足额的「定期寿险」+「重疾险」。寿险保额应至少覆盖家庭债务和未来5-10年的家庭必要开支。重疾险保额要能覆盖治疗费用、康复费用和收入损失。同时需做好可长期持续缴费的准备,建议保费金额在家庭可支配年收入的10%-20%之间。
· 适当性提醒: 先保大人,后保小孩。家庭支柱的保障充足是整个家庭安全垫的基石。
第三阶段:事业稳定(50岁左右)—— 养老规划期
核心诉求:加固健康防线,确定性规划养老。
· 现状画像: 事业稳定,孩子逐渐独立。身体机能开始下降,养老规划提上日程。
· 适当性选择:
· 健康保障: 检视已有的重疾、医疗险保额是否充足,及时补充。
· 养老规划: 重点关注年金险或增额终身寿险。这类产品能提供确定、稳定、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,补充社保养老金,防止“人还在,钱没了”的长寿风险。
第四阶段:安享晚年(退休后)—— 风险防御期
核心诉求:应对高频风险,保全养老资产。
· 现状画像: 收入依赖退休金和储蓄,身体脆弱,容易发生意外,医疗支出增加。
· 适当性选择:「老年人意外险」+「惠民保」(不限年龄、带病也可投保)。
· 适当性提醒:切勿落入“高收益”理财陷阱。您的核心目标是保全财富、安度晚年,而非追求高风险投资。切勿让非适当地产品侵蚀您的养老本钱。
理性规划,方能一生从容。希望这份“适配”建议能助您拨开迷雾。保险的本质是转移风险的工具,最好的产品不是最贵的,也不是别人都说好的,而是最适合您当下处境的那一个。